我在福建的一所中学长大,父亲是英语教师,母亲在外做事后也进入学校成为一名职员。
我并非生来不凡的那种孩子,不曾早早卷入竞争,也不曾展露何天赋,但父母的爱和温暖让我少时成为一个格外阳光开朗的少年。
幼儿园的我就是一个格外喜欢回答老师问题的孩子,课上总是积极举手,全情参与。在当时大家的印象中,可能我就是爱笑,爱闹,爱“出风头”的象征。在这里,我还遇到了我一生的好友,父母同是上文所提中学老师的“旺仔”。我们从幼儿园一起走向小学初高中而如今各奔东西,不过这是后话了。幼儿园时期我学过围棋,获过镇上的奖,不过可惜不知怎的后来就没有坚持了,我至今仍怀惋惜之心。
接下来是小学阶段。幼儿园时我毕竟还小,记忆已经有些模糊。接下来便是小学了,是一段我难以忘怀的时期,几乎为我带来了另一种生活可能。继承幼儿园的优良习惯,我还是课堂上的活跃分子,外加班级气氛组之一。一二三年级似乎还是平平常常,并未留下太多记忆,只记得一些补习班,作文画画书法除了书法坚持最久其余都草草收场,书法也练得不伦不类的。可能小时候的我总是缺乏一些耐心或安静去做一些事吧。四年级我的生活开始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原因是我迷上了踢足球,我的同班男同学们也是。中午放学,中午进校,下午放学,甚至课间十分钟我们都会去踢球。聊到足球,我想聊聊梅罗。我一直很厌烦国人不加遮拦的抹黑褒贬。实际上,我们没法凭借自媒体或真或假的只言片语评价他们的人品。对于我,我更喜欢c罗,从始至终。我知道有无数的媒体对他或包装美化,也有无数人对他抹黑,他本人也无数次陷入争议。但年少时对伯纳乌英雄白衣似雪,球风霸道自信的印象早已根深蒂固,所以很难割舍这样的观点。五年级技术渐精成为球队陪练,仍然认真努力,五年级下学期有了比赛机会表现平平,六年级成为主力,有了进球,也更明白酷的并非只有进球。有一天中午,球队的一名队友向我递来了一支烟,我犹豫了并没有接,现在的我仍然在想,如果我接下了,生活会走向什么方向呢?但我还是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一个不是那么多人喜欢的人,喜欢搞笑,缺少内涵,时刻在集体中而又“孤僻”的人,大家喜欢的偶像练习生我压根不曾了解却也会装作一副感兴趣的样子。我曾经深恶痛觉这段过往,而今早已和解且怀有不舍。在当时的确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初中,去了父亲执教的中学。在父母建议下我放弃了足球,如今的我当然并无怨气。在初一带着年少未脱的稚气,自命不凡的心态,还是很积极很犀利,成绩飞起飞落而且很蠢做了很多很不让如今的我喜欢的事情。初一下我遭遇了目前最大的打击。偶尔挤进前列的我在期末名列五百多名,这对我而言真的是很大的打击。这段时期可以说真是我的至暗时期了。如今真的感谢父母当时没有向我施压。自此我开始改变,变得认真并且在疫情中实现了很大的成长,我学会了自学并成为了我巨大的优势。返校考我拿下了第一,我很高兴却还要装一下,嗯,还行,还有好大发挥空间。但在期末考,我仍在台下听年级第一的经验介绍,我当时想,那个人应该是我才对。初三我一直追求年级第一这个虚幻的名头,一考完试就对答案,隔三岔五去找老师问成绩,而这一年我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直前三。中考我发挥不错考到了区前十,我确实成长了很多。在初二三我在经历第一段感情后我才知道有些词语的分量而更加成熟。同时在初三我看了《平凡的世界》十多遍,很精彩,这为我后来的观念形成带来很多的影响,我明白了平凡平静的力量。
高中我并没有选择去外面大学校,而是留在了父母身边,也算失去了一些新的可能性。初三暑假我看了一部小说和一部动漫,为我的性格,情绪,世界观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我的目光开始更多瞄向一些远方,我开始变得沉默,不是内向,而是想得更多了,惜字。开始了解克服狭隘,了解辩证,了解自我调节,喜欢慢跑,喜欢美景,喜欢诗歌文章意境摄影,虽然我是理科生,但对这些有着很强的感受力。我看尼采,看萨特,看川端康成收获了很多对于生命的认识,我认可生命虚无而人可以定义意义。我的自我调节能力变强了很多,并且不会太紧绷。心态上的放松让我并没有想以前一样努力刻苦,该玩时就玩,远没有所说的拼命之类。也许,再努力一点结果会更好?但这并什么没有讨论的意义,我更希望能用接下来的岁月去改变弥补些什么。
理想算是希望过一个平静而美好的生活吧,希望能完成很多人生挑战,去看很多风景。
我喜欢一句话:“去有意思的地方,见有意思的人”。